发布时间:2025-10-17 11:23:15    次浏览
快速发展的链家,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走的那么快是否可以走得那么好?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陆涵之潮水上涨时,链家选择能把局面铺多大就铺多大。一旦潮水回落,那么链家可能就会光秃秃的站在沙滩上了。9月1日,链家和今日头条宣布达成内容共享的合作,给头条用户推送房产垂直信息。链家的这一动作,意味着这个曾经以二手房中介为主要业务的传统公司,在转型开始后,不仅要打造互联网的房地产交易平台,而且要将产业扩展到其他领域。链家的野心这次和今日头条的合作,就意味着链家不仅要做房产垂直产品,也要通过大数据来打造自己的媒介影响力。链家的产业链远不止媒介这杯羹。2015年,链家与万科合作,成立万链公司。公司主要经营家装业务,并且在短短一年内一跃成为北京第一大装修公司。同年,链家还开始规划新房交易,原高策代理创始人陶红兵与链家新房事业部总经理高军成为新房业务负责人。而一并诞生的链家金融,最近融资超过百亿,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也有了一席之地。在整个布局上,链家选择了尽可能把局面做大,完全拉长自己的产业链。而链家动作最大的,还是在二手房市场的扩张。2015年,链家通过7次并购将业务扩展至24个城市。同时,大量铺设新门店。2015年底,链家拥有6000家门店和超过10万房产经纪人。这些动作表明,链家想要的,不仅是二手房市场的老大地位,更要借互联网转型来打造一个完备的房地产交易平台。这样的扩张带给链家的是巨额成绩单,2015年链家实现了7090亿元的整体交易额。而根据搜房控股副总裁、二手房电商集团总经理徐瑞东,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整个国内二手房市场看,链家应该是排第一。”今年4月,链家完成了B轮融资,获得了大约60亿的资金。充足的资金带给链家的,是进一步扩张的信心。那么拥有实力和野心的链家,是不是真能顺利登顶呢?市场恐怕还有些难题要考验链家。市场的考验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下,市场带给链家的危机也逐渐显露。从二手房交易市场的趋势看,互联网已经势不可挡。链家的线上线下联动和巨大的规模,似乎是为了能够做到将所有的客户通吃。但以目前链家的6300家门店和超过10万房产经纪人的规模,成本和工资是非常大的开支。而链家在互联网开展的一系列营销和推广,加上和今日头条的合作,成本也非常高。如果不是几轮的融资让链家有现金流的撑腰,加上整个二手房市场火爆,让格局巨大的链家成功领跑整个行业,链家现在恐怕就要面对危机。如果房地产的火爆周期过去,那么链家如何承担这些高昂的成本呢?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存量房交易虽然规模大,但并不代表后续依然会是主流。当前市场交易热,在于二手房总价相对低,所以能够吸引部分购房群体。”这就意味着,二手房市场的高温可能是一时的,是在房地产市场整体前进的情况下被带动起来的,自身的活力很难预测。在二手房火爆的情况下,链家顺势而上。一旦市场开始冷却,那拥有大量实体店面和经纪人的链家,就会陷入尴尬和被动的局面,无法掌控局面。除了市场本身的趋势不明,链家还需要面临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中介。目前,链家依然保持作为传统中介时的2.7%的佣金,这个价位的佣金在整体环境中属于正常。但在整个行业向互联网发展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目前,以房天下、爱屋吉屋为代表的互联网中介,佣金都保持1.5%左右。徐瑞东表示,“我们经过计算,这个比例可以覆盖支出。”以互联网为平台,这批新兴的中介公司的线下开支较少,因此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对于互联网中介而言,确定这个数字并不是为了争夺市场而亏本的行为。同时,在房价日渐高涨的情况下,传统中介与互联网中介相差1%左右的佣金,对买房者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徐瑞东同时表示,房天下近阶段不会再调整佣金比例。从长期看,这将会对佣金较高的传统中介造成打击。事实上,效果已经初显。据徐瑞东反馈,在无锡等买房热门城市,房天下的1.5%佣金,已经让当地的传统中介公司也将佣金下调至1.5%,互联网中介的低佣金影响,会在未来继续辐射。对于不愿意放弃线下门店的链家而言,竞争对手的低佣金会在今后让其倍感压力。继续坚持2.7%的佣金,可能会失去市场;如果链家下调佣金,大量的线下支出和营销成本,会让链家今后入不敷出。目前看来,市场还没有给链家出很大的难题。但市场寒风吹起的话,所有的困难都会接踵而至。自身的隐患潜在的威胁可能不只是市场带来的,链家也给自己埋下了不少隐患。首先从房产中介核心的业务看,链家在提供房源信息和经纪人服务上一直有硬伤。今年2月,上海消保委通气会上公布的两起地产中介不规范的案例,都与链家有关。两起事例都存在中介经纪人故意对消费者隐瞒事实,造成消费者的巨额损失的行为。今年6月,链家的网站上就挂牌了北京一处虚假房源。该房源性质为北京自住房,按照政策规定5年内不得售卖,但却出现在了链家的二手房交易网站上。对于此事件,链家的负责人却无法给出明确的回复。今年8月,链家又爆出了经纪人与消费者抢购住房、侵犯对方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的问题曝光,对正在飞速发展的链家而言,严重的拖了后腿。在链家庞大的经纪人团队中,良莠不齐是常见现象,一些人的个人行为让整个公司为其买单。在链家为挽回口碑殚尽力竭之际,互联网中介却采取了不少举措来规范整个流程,来显示互联网的优势。房多多开展的“16项保障计划”和房天下开展的自营业务,比传统中介开出更高的权益保障条款。一旦线上能查阅整个购房流程,那么统一管理和避免C端矛盾不是梦。这对线下门店庞大的链家而言,提出了更严苛的管理要求。其次是链家的规划问题。链家在线上线下都有大量的布局,这带来了链家线上线下客源重合的问题。两个渠道可能连接到了同一个购买者,这意味着资源浪费。如果链家一心想转型互联网,那么应该将线下门店控制在一定数量,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但从遍布全国的门店看,链家是无法舍弃线下市场的。目前,链家在上海的门店超过1400家,遍布全城。对于上海的购房者而言,走几步进入链家门店,直接听经纪人讲解远比上网自己看资料方便。如此看来,链家的线上推广费用,是否物有所值值得怀疑。线上线下胡乱规划的链家,看起来更像是互联网时代的“四不像”。问题还不止于此,今年4月有消息称链家已启动IPO,随后被链家证实。而在4月完成B轮融资时,链家项目投资计划书显示披露了链家的回购条款:若公司(链家)未能在B轮交割日后5周年内完成合格的首次公开发行,投资人有权在该情形发生后的任何时间要求回购。这意味着链家此轮融资背后,是以与投资人对赌的方式,承诺在之后5年内完成上市目标,否则就需要回购投资。链家如此火急火燎地铺开局面,也很有可能是为了上市做准备。否则无法解释,在中介市场上沉淀了十几年的链家,为何最近动作频频,甚至让局面超出自己的控制。对于高歌猛进的链家而言,显然不希望在此时讨论内忧外患。但风头正劲的背后,总是让人担忧背后的危机。正如徐瑞东所说:“整个产业才刚开始起来,要稳一点”。或许,链家应该选择慢一点,让自己的每一步走的踏实一点。否则,市场热潮一过,链家可能一丝不挂地站在沙滩上。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